毕业了¶
大学4年感觉比高中3年过得快的多。高中的生活很干净很单纯,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前往学习的路上,带来的结果就是感觉时间过的很慢很慢,或者说,相当充实。上了大学之后,不用每天窝在教室和图书馆,可以睡到中午12点,可以晚上12点还在召唤师峡谷征战,可以抽烟喝酒,可以谈恋爱,可以不去上课,可以拥有曾今在高中随笔本上慷慨激昂写下的“自由”。高中的时候我就知道,享受自由带来的,是更加沉重的包袱,是对自己独立思考,拥有独立人格,具有辨别能力,自控力等等能力的一系列考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4年,我只能说:“4年的大学生活,让我知道我还没这个能力去完全掌控我的生活,去做去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还未能够努力做出改进。”这,听起来好像相当悲观。
去年10月份的时候,在实习的公司,谈的工作时间一直谈到了今年的4月。其实在1月份我准备回家过年的时候,就决定了假期结束,我就鸽了实习,然后回学校感受在大学校园的最后生活。结果是…因为疫情,我在家里度过了这半年的时间。回校的第一感觉:好像大家都变胖了(狗头)。
4年前填志愿的时候,本来考虑去川大读口腔,但是因为川大的加分政策劝退了。当时还在考虑川大的时候,我和我爸偶然撇到了中南的名字,我记的很清楚,我爸当时说了一句:“这个学校在长沙,我并不想去。”最后,在贯彻着“985是必要条件”的方针下,发现分数合适的学校,就只剩下中南大学了。
我大概对于去哪里念书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要求,因为一直觉得如果想学好,绝大部分的因素还是在自己身上,但是我很喜欢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念书,好像隐隐有一种“探索”或者“冒险”的感觉,所以在新入学的那几个月里,我反而过的很开心,也并不是很想家。
很难逃掉的一点是,在回顾4年的大学生活时,我无法也不可能避开我的前女友,甚至,我不得不把整个大学生活分成两块:女朋友时期(2016.11-2018.9)和后女朋友时期(2019.5-2020.6)。当然,2018.9-2019.5这接近9个月的时间,可以称之为“表现得并不是很好的反复无常的挣扎期”。
我没有什么特别想要回忆的大学生活,并不是因为我很冷血,而是我可能真的忘记的差不多了然后现在都没有想起来。也有可能是很多的记忆都是和前女友一起发生的以至于我强制把他们都从脑海里面删除了。去年6月份,我自己换了一个新三星手机,原先用了3年的iPhone6里面存放了我之前大概2000多张照片,我打包放到新手机之后也再也没有看过。等到今年1月,我给麻麻买了新的iPhone11,然后她不要用反而要了我的三星的时候,我居然没有把里面的图片都打包保存就把手机恢复出厂了。iPhone6也因为搬宿舍丢在了长沙找不到的地方(当然后来返校我还是把他找回来了),导致我整个大学保存的图片就这样全都消失了。当时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内心甚至毫无波澜。就连班级选毕业照的时候,我也没有参加,而是告诉舍友我和他选一样的就好了。我不喜欢拍照,不擅长拍照,不擅长被拍照,不喜欢用照片来记录我自己,那我为什么又要写下这些文字呢?
我在大学里也交到了朋友吧(应该),管他呢,至少有几个我当作好朋友的人。算了,这段写不下去了,主要是真的想不出什么和别人有回忆的瞬间了(我爬了)。
我很喜欢长沙,相反,并不是很喜欢上海。具体一点,我应该更喜欢的是有人间烟火味的地方,比如湖大师大小巷子里面拥簇的小摊,宿舍楼下去背面的炒饭和烧烤,七绕八绕巷子里的网吧,还有霓虹灯漫破旧不堪的自助xx用品售货机。我其实也挺喜欢富丽堂皇,看起来高贵的地方。也许,我只是因为自己并不是真正生活在前者生活里的人,才会对他们的生活环境感到一种偏爱吧。
闷热或者大雨的夜晚,坐902躺在拥堵的麓山南路,望穿一路的车,还要遭受长沙老司机强行的加速和超车。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在左家拢下车,但是我要做到淹鱼塘。
去年11月我在送老乡去交大的路上,下午4,5点钟吧,坐在5号线上,是在天上跑的。那天也不是很热,有太阳,在地铁上,望着眼前缓缓移动的城市,我知道,未来的3年,我可能会无数次再见到这副场景。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和另一个人一起。那是一个很平常的一天,但是我却牢牢记住了在5号线上的场景。可能那些,不断循环着的,平淡无奇的场景,偷偷记录了我的生活吧。
不写了,本来打算认真构思一下写的。最后构思了个锤子,写出来了个冬瓜。
这样也蛮好的,没有认真的对大学生活做个总结,而是想到哪里就写了哪里,也不知道有没有写全,也不知道自己想写的是不是都写了。但是感觉,这样就是最认真的告别了。